他又表示 「星雲大師是忠貞的國民黨員,曾做過黨務顧問、中評委,始終堅持公平正直的態度」。
2023年是自2020年瘟疫席捲以來,首次可以搭上綠皮火車回老家的一年。但不是每個中國人都念舊。
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內,密集出鏡於中國媒體的衛健權威鍾南山,首先是一位「中国共产党党员」,才是「中国工程院院士、 著名呼吸病学专家,共和国勋章获得者」。改革開放後擴展的貧富差距,俄烏戰爭進行時伴隨的通貨膨脹,這些才是與中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。念舊的中國人,會像欣賞完漫威電影一樣,等待著彩蛋和花絮的出現,瞧瞧是否有誰能夠為這些歷史留下完整的敘事。Photo Credit: GettyImages 瘟疫消退,人們踏上飛去海南島、普吉島的班機,歡燈結綵地大喊「我們自由了。中國的世界觀,乾脆從超英趕美開始算了。
疫情期間,北京東三環邊上的亮馬河,從中國人為其美稱的「北京塞納河」,轉變成中國人勇敢拿起白紙、扯開喉嚨提出訴求,為烏魯木齊大火禱告的民主之河。」 我們真的自由了嗎?往後22世紀人們,在回顧21世紀二零年代時,真的會認為我們自由了嗎? 如果22世紀的人們,淡忘了李文亮、鐘南山、亮馬河,在根本上忘卻了2022年5月北京實質上是封城了,天津有大學高喊「打倒習近平」的口號,全國人民得天天做核酸、掃健康碼的日常,那這三年的瘟疫跟三個月的八九年學運,十年的文化大革命,又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呢? 當時的中國人,沒有蘋果手機、華為手機、小米手機,沒有微信、微博、小紅書,卻都保存了這些記憶,傳承給我們,讓21世紀的我們知道人們在什剎海旁刨樹根、在長安大街和天安門廣場為自由民主捐軀奮鬥。也導致長年來,分散風險、短鏈供應,只是概念上的意義,僅少數廠商實驗性超前部署,但也只是小量生產,不敢放手重押。
包括中國封城、斷電、貿易戰、人權問題。羽絨服大廠廣越更跨足到中東地區的約旦設廠。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。供應鏈大遷徙,現在、未來十年往哪走? 最明顯例子,是台積電受政治壓力,竟前往乍看毫無生產優勢的美國設廠。
還可留言與作者、記者、編輯討論文章內容。」是所有廠商面對短鏈生產的第一反應,面對這場未知博弈,供應鏈多半保守以待。
雖然短期來看,這些廠商面臨資本支出、高生產成本、學習曲線、折舊攤提等營運及財報上不利因素。許多傳產業者都認為,包括印尼、柬埔寨、孟加拉等東南亞國家,有望成為下個越南。這套邏輯行之有年,許多台廠就從1960年代崛起台灣、1990年西進中國、2000年進軍越南......。直到近兩年疫情危機,大家才意識到嚴重性,甚至險些因越南封城面臨斷貨潮。
至於傳產分散該去哪?20年前中國是兵家必爭之地。台灣其他傳產供應鏈,也紛紛受品牌分散壓力,被挑明著暗示「不夠分散就抽單」。好比,儒鴻、聚陽、豐泰、寶成早已切入印尼製造。儘管如此,經營團隊依舊咬牙、啟動建置實驗生產基地、克服學習曲線,前前後後花了十年,如今才享受到分散成果。
然而過去兩年,全球兩大製造重鎮中國和越南,先後爆出各種生產危機。所以不論品牌、廠商都開始喊真的,如美國鞋零售商Steve Madden、瑜珈服龍頭Lululemon、Hugo Boss等,都祭出不同程度的供應鏈遷徙計畫,台灣紡織製鞋廠也都大張旗鼓展開東南亞,甚至中美洲拓點計畫。
也意謂,那些早在東南亞各國卡位的台廠,有望搶到分散風險轉單潮。更令許多品牌意識到,單憑比較優勢規劃全球化生產據點,潛藏風險非常大。
傳產隱形冠軍們的去全球化大計 Photo Credit: 本文作者提供 本文經《方格子》授權轉載,原文發表於此 延伸閱讀 台積電人才赴美恐掏空台灣?經濟部4點駁斥半導體「去台化」,張忠謀:全球化和自由貿易幾近壽終正寢 【專訪】經濟部長王美花(上):半導體在地化也是全球化,台灣三大優勢他國難複製 【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】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,每週獨享編輯精選、時事精選、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。但在長期的去全球化及短鏈趨勢下,或許他們才是能走到最後的贏家。但,一時半刻喊出來的去全球化、短鏈,真的能成嗎?背後存在什麼樣的博弈和決策?如果供應鏈步上遷徙潮,下個重鎮又該去哪? 全球化與逆全球化,喊真還喊假? 在過去,我們熟知的全球化分工,是以不同國家比較優勢作基礎,並依勞動力、技術、資源等因素,集中發展優勢產業,並透過貿易獲利。好比聚陽已啟動中美洲建廠計畫、廣越則配合客戶持續在約旦擴廠。不過除了東南亞的卡位現況,或許長線投資者更該關注的是,下個十年又會在哪?繼印尼、柬埔寨、孟加拉之後,品牌會不會預期,能在離終端市場更近的東歐、中南美洲、非洲發展供應鏈?而哪些廠商又能夠奪得先機? 目前,少數積極的先行者們,正透過併購、合資、自行建廠等方式,尋找下個十年新基地。只是,要開發新生產基地談何容易?背後的風險誰來擔? 設廠,得考量當地原料供應、勞工素質、生產成本、風土民情、供應鏈完整性等,光是東南亞越南和印尼,生產效率就天差地別,更何況跑到東歐、中南美洲、非洲? 過去就曾有廠商聽信品牌一家之言、跑到遙遠的中美洲設廠,結果品牌最後根本未如預期下單、也不願承擔分散風險導致的高昂成本,最後供應鏈只好自己默默吞下悶虧。
越南封城三就地、政治干預,都一度引發全球斷鏈危機。文:羊羽 過去走了上百年的全球化分工,大概沒想過,有天會因為COVID-19(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、新冠肺炎、武漢肺炎)疫情封城、供應斷鏈、戰爭,導致從國家、品牌商、供應鏈,都開始思考在地生產和短鏈供應,要組「在地供應鏈」,儼然推翻過去實行上百年的假設。
某廠商就分享,公司十多年前就跟品牌口號走東南亞,當時就面臨內外強烈的質疑和反對,甚至得犧牲毛利率。頓時,分散、短鏈,成了業界競爭的主流顯學。
筆者以前常採訪的某間紡織廠就透露,品牌口頭上都希望供應商更分散佈局、更短鏈供應。」這不只涉及高科技的半導體供應鏈,現在甚至連傳產都在悄然催化中
擁有眾多粉絲的話題電影《灌籃高手THE FIRST SLAM DUNK》自1月13日上映後馬上榮登冠軍寶座,不到一周票房就破億元,上映12天後成為台灣今年首部票房破兩億的電影,經過一個農曆新年假期,更晉升為今年首部突破三億元的電影,粗估年假10天就又賣了1.9億元,而國片僅有《我的婆婆怎麼把OO搞丟了》勉強賣到3600萬台幣,相比之下成績非常慘澹。每年總是稱霸整年度主要票房紀錄的賀歲檔國片,今(2023)年的表現極為不理想,《我的婆婆怎麼把OO搞丟了》、《詐團圓》及《山中森林》三部電影票房加起來還不到一億,勉強破億的只有跨年度的《想見你》,遠遠不如同樣賣情懷的動畫片《灌籃高手THE FIRST SLAM DUNK》,國片整體成績實在有夠難看。從去年耶誕檔上映先行場、12月底跨年檔正式上映的《想見你》,年假期間全台已經破億,目前累積票房約1.3億元。三部賀歲檔國片目前由《我的婆婆怎麼把OO搞丟了》表現最佳,目前全台累積票房破3000萬元,粗估年假期間進帳約2300萬。
今年沒有出現漫威、DC超級英雄或好萊塢等強檔大片,春節檔票房冠軍不負眾望,就由日本動漫電影《灌籃高手THE FIRST SLAM DUNK》奪得第一名,雄霸過年檔期,目前全台票房累積已衝破三億,持續朝四億元邁進。其實最早開始賀歲片的起源,就是曾經稱霸亞洲影視圈數十年的香港。
今年賀歲檔電影從新年假期之前就已經展開,包括《灌籃高手THE FIRST SLAM DUNK》、《窒友梅根》、《我的婆婆怎麼把OO搞丟了》、《山中森林》等片都提早於年假前一週上映,《玩命特攻:武演行動》、《詐團圓》、《巴比倫》等電影在年假前一天或當天正式登場,《迫降危機》、《伊尼舍林的女妖》等片則選擇在初四及年假末期才上映,雖然已經刻意錯開檔期,但票房實在不佳。從從去年12月上映後就稱霸耶誕、跨年檔期到春節檔,年假10天仍然進帳近一億元。
《山中森林》全台票房已破千萬,而《詐團圓》則是突破2200萬元從去年耶誕檔上映先行場、12月底跨年檔正式上映的《想見你》,年假期間全台已經破億,目前累積票房約1.3億元。
其實最早開始賀歲片的起源,就是曾經稱霸亞洲影視圈數十年的香港。每年總是稱霸整年度主要票房紀錄的賀歲檔國片,今(2023)年的表現極為不理想,《我的婆婆怎麼把OO搞丟了》、《詐團圓》及《山中森林》三部電影票房加起來還不到一億,勉強破億的只有跨年度的《想見你》,遠遠不如同樣賣情懷的動畫片《灌籃高手THE FIRST SLAM DUNK》,國片整體成績實在有夠難看。擁有眾多粉絲的話題電影《灌籃高手THE FIRST SLAM DUNK》自1月13日上映後馬上榮登冠軍寶座,不到一周票房就破億元,上映12天後成為台灣今年首部票房破兩億的電影,經過一個農曆新年假期,更晉升為今年首部突破三億元的電影,粗估年假10天就又賣了1.9億元,而國片僅有《我的婆婆怎麼把OO搞丟了》勉強賣到3600萬台幣,相比之下成績非常慘澹。三部賀歲檔國片目前由《我的婆婆怎麼把OO搞丟了》表現最佳,目前全台累積票房破3000萬元,粗估年假期間進帳約2300萬。
《山中森林》全台票房已破千萬,而《詐團圓》則是突破2200萬元。從從去年12月上映後就稱霸耶誕、跨年檔期到春節檔,年假10天仍然進帳近一億元。
今年賀歲檔電影從新年假期之前就已經展開,包括《灌籃高手THE FIRST SLAM DUNK》、《窒友梅根》、《我的婆婆怎麼把OO搞丟了》、《山中森林》等片都提早於年假前一週上映,《玩命特攻:武演行動》、《詐團圓》、《巴比倫》等電影在年假前一天或當天正式登場,《迫降危機》、《伊尼舍林的女妖》等片則選擇在初四及年假末期才上映,雖然已經刻意錯開檔期,但票房實在不佳。今年沒有出現漫威、DC超級英雄或好萊塢等強檔大片,春節檔票房冠軍不負眾望,就由日本動漫電影《灌籃高手THE FIRST SLAM DUNK》奪得第一名,雄霸過年檔期,目前全台票房累積已衝破三億,持續朝四億元邁進
」 安倍受訪時表示,聽到李登輝這番話,根本說不出要求李登輝別參拜靖國的話。在安倍辭世49天過後,經安倍夫人安倍昭惠同意,如今終於出版。